当前位置:罗庄区总工会 > 资料中心 > 职工文苑 >
家乡的蜕变
发布时间:2019-06-25   点击数:  字号: T | T

家乡的蜕变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变化

    作为我们这批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正好赶上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 “改革开放”。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亲历了家乡的变化,同时也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

    小时候,经常听父辈及祖辈们讲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艰辛,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时常受到贫困、饥饿、疾病、灾害等影响,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常事。在从小耳濡目染中,知道了中国自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这段艰苦奋斗的历史,也让我们这代八零后感受到了自己所处的时代是多么的幸福美好!

    在记忆中,我们上小学要自备课桌和板凳,教室是几十年前的土坯房,房子矮小阴暗,下雨天外面大雨里面小雨,时常受到书桌被淋湿的困扰。到了冬天,西北风顺着墙缝、瓦片下的裂痕钻进教室,冻得我们不得不用跺脚、搓手来御寒。每个冬天手脚都会被冻伤,整个冬天是我们最难熬的季节。学校只有三间教室,出了教室就等于出了学校,没有门牌没有标识。一到寒暑假,也就丝毫没有学校的样子了。没过几年,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上级部门出资给我们建设了一座崭新的学校,虽然没有达到如今的现代化、花园式标准,但相比以前我们的学校,教室显得宽敞明亮了许多。冬天安装了烧煤取暖的管道炉,夏天房梁上的吊扇能让我们安心的学习,学习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小时候最盼望的莫过于寒假了。因为寒假都是在过春节的氛围中度过的。一进腊月就是年,家家户户都忙着备年货,大人小孩添新衣。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过年才能有机会穿上新衣服,吃上几顿香喷喷的肉饺子。九十年代初冬,我们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下雪的夜晚,全家人围在火炉旁边看电视,大人们讨论年货置办,过年给孩子多少压岁钱等,那是童年最好的关于年的记忆。

    上中学后,由于学校离家十多里地,父亲特意给我买了辆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它伴随着我度过漫漫三年的初中生活。那时候的路大都是泥土路,听说只有城市的主干道才有马路。上学的路面颠簸不平,尤其下雨天,轮胎上粘的泥土堵住挡泥瓦和轮胎之间的空隙,走几步就会被困在泥泞的路上。遇到那样的情况,要么使劲推着车在泥路上滑行,要么扛着车走一段歇一段,平时很短的路,似乎要走几十里地。本来能用五六年的车,初中三年就被我弄的提前“退役”了。到县城读高中以后,听说那条泥泞的路要修成水泥路,虽然走的少了,但还是很期盼村里那些年龄小的伙伴们上学时不受泥泞的困扰。记得路刚修好以后,我们几个同村的同学还专程走了几次新的柏油路,重走初中时的上学路,感觉真好。

    读高中后,经常在学校里住宿,那是也没有微信、电话等即时通讯工具,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与儿时的伙伴们团聚。2000年以后,家乡建设了许多工厂,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很多冒着浓烟的烟囱,无情的向天空排着黑乎乎的热气。自那时候起,每到冬天,家乡的空气中经常弥漫着一股呛人的味道,天空能见度变得极低。只要是没有风的天气,太阳也变得雾蒙蒙,像极了多云天气中的月亮,暗淡无色。不知道什么时候,村西的小河中也漂着一层黑色的油污,河水变得黑臭浑浊,闻了使人作呕。小时候鸟在林中鸣,河中蛙声一片,鱼在水中游的场景彻底消失了。尽管生活条件变好了,家家户户收入丰厚了,吃穿住用行不再是围绕家乡人们的主要问题,有的家庭还拥有了以前不敢奢望的小轿车,可发展也给家乡带来了新的问题。那时听得最多的就是周围村民患恶性疾病的人多了,对此大家心知肚明,跟生活环境的恶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家乡人民的生活,被以破坏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这种代价着实太大了。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了家乡,参与家乡的建设。可看着日益干涸的土地,闻着酱油味的河水,心中不免五味杂陈,曾经也想着逃离家乡,到环境相对较好的城市发展……。慢慢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的顶层设计师也意识到这种牺牲环境换来的发展不可持续,历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污染治理被提上新的战略位置。山开始变绿了,水开始清澈了,小河里有了鱼虾,鸟儿也回到了家乡。记得2015年以后,家乡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里建起了文体娱乐广场,曾经被垃圾填埋的池塘重新清理,种植了荷花水草,里面放养了观赏鱼,修建了凉亭石凳,供村民休憩。家乡各村的大街小巷都被硬化,安装路灯和监控设备,路边也种栽种了各种果树和观赏植物,构成了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瓜果飘香的宜人景色。村民的生活有了保障,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蔚蓝色的天空重新步入我们的生活,空气优良指数越来越好。正是那就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八十年代出生的我们,非常幸运能够遇到党的好政策,并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高速发展,也看到了祖国从积贫弱富一步步走向经济强大、科技发达、环境美好的新时代。我爱家乡的山水,爱家乡的风土人情,更爱伟大的祖国。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机构简介 | 返回顶部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主办:罗庄区总工会 地址:罗庄区行政办公大楼B楼
邮编:276017 电话:0539-8243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