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罗庄区总工会 > 资料中心 > 生活百科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手册
发布时间:2020-02-12   点击数:  字号: T | T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此次引起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β属),WHO命名为2019-nCoV,由于人群缺少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力,所以引起疾病的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2、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传播)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3、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目前,95%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都跟武汉有关系,去过武汉,或者从武汉来。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和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判断,具有人传人的证据,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4、什么是飞沫传播?什么是接触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5、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根据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潜伏期多为2~14。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怀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应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7、如何识别、判断及就医选择?

①无发热、无流行病学史:注意个人防护,增强免疫力

②无发热、有流行病学史:居家隔离,监测体温,必要时筛检病病毒核酸,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③发热、无流行病学史:居家隔离,社区医院就诊,监测体温,疾病如有进展及时到就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

④发热、有流行病学史:立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减少人群接触,加强个人防护。

8、现有诊断方法

现有诊断手段包括:①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细胞沉降率等;②胸部CT;③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

9、目前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无特效药物和疫苗?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避免盲目或不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尤其是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针对新疾病,并无现有可用疫苗。

10、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①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正确佩戴口罩;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打喷嚏或者咳嗽时不要用手直接遮挡,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 擦手。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 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④提高免疫力,尽量少去人多且封闭的场所。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最重要手段。

⑤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不要食用野生动物及已患病的动物和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

11、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⑥房间通风换气;如有疑似患者,居住过的环境一定要进行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可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液,氯仿等脂溶剂进行消毒。

12、在工作区域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①上班途中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④参加会议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⑤食堂用餐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公共区域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13、在公共场所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开密集人群,尽量不到人流密集和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必须去应戴口罩;在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防止病菌传播。

14、在医院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去医院看病、探望病人时,尤其是去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呼吸科就诊时应该戴上口罩;

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15、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家庭内应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家庭成员和实施医学观察的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尽量减少接触。

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家庭内保持通风。其使用后的卫生间做好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时要戴好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记录。

16、正确使用口罩

口罩该怎么选?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1)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2)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4)最后一步,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防护小贴士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机构简介 | 返回顶部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主办:罗庄区总工会 地址:罗庄区行政办公大楼B楼
邮编:276017 电话:0539-8243791